品牌简介

世界传奇绿茶

狗牯脑茶业,世界传奇绿茶品牌,源自江西省遂川县,是集茶叶生产与销售、茶叶科技示范与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依托始建于1964 年的江西省遂川县狗牯脑茶厂而成。自创立以来,狗牯脑茶业,得益于遂川5000年的茶历史和狗牯脑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传承中华老字号品质,守正与创新。以标准化助力生态茶园建设,实现产业自动化、数字化生产,从品类化走向品牌化,发展至今,已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和中国百年传奇绿茶品牌。

企业沿革

狗牯脑茶 千年传承

狗牯脑茶,遂川三宝之一,产自遂川汤湖乡的狗牯脑山,该山形似狗,故取名“狗牯脑”,所产之茶即从名之。

历史文化

传奇绿茶

gougunao tea since 1796

遂川拥有上千年的茶叶历史,宋朝大文豪苏轼曾夜宿遂川宿资福禅寺,期间品遂川茗茶,知茶甚深的苏轼对此茶赞誉有加,为其题下千古茶诗《宿资福院》,“衣染炉烟金漏迥,茶烹石鼎玉蟾留”。

相传,明朝末年,木商梁为镒,水运一批木材到南京售卖,因突遇洪水,木材全部冲失。梁为镒身陷困境,流落南京,遇当地一富商千金杨氏,被其收留后结为夫妇。杨氏精于制茶,婚后梁为镒携杨氏返回故乡,并带回一些茶叶种籽,在狗牯脑山上种植,经过多年种植和制作,成为梁家秘密技艺,世代相传,是为狗牯脑茶之始。

直到嘉庆年间,茶叶被地方官员敬献给朝廷,经皇帝品尝后成为贡品,并以产地正式命名为“狗牯脑茶”。县志铭记:“狗牯脑茶始则面小而量少,视为珍品,历来作为贡品,供帝王享用。”从此,狗牯脑茶成为贡品,闻名于世。

1915

首次登上世界舞台

STANDING ON THE WORLD STAGE FOR THE FIRST TIME

1915年,狗牯脑茶和丝绸、瓷器等众多展品,远赴15000多公里的巴拿马,参与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来自中国的众多展品,受到来自全世界的目光。

最终,中国展品获得各种大奖74项,金牌、银牌、铜牌、名誉奖章、奖状等共1200余枚,在整个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据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参加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纪实》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要览》记载:在这届世博会上,中国茶叶被誉为“品质优美 ,甲于全球”。

而这当中,狗牯脑茶也以其绝佳品质,一举拿下“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的金奖”。

2010 · 2015

屡获世界瞩目

WON MANY ATTENTION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2010年,第41届世博会来到了中国·上海,在自己家门口,这一次我们以东道主的身份,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在本届世博会上,狗牯脑茶成功入选上海世博会江西馆名优产品,并获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金奖”。

2015年,米兰世博会,狗牯脑茶再次亮相,一举摘得“2015年米兰世博会金奖”。这是继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后,狗牯脑茶的荣耀回归。一个世纪的世博金奖品质,延续百年的传奇绿茶,狗牯脑茶为中国茶的世界荣誉画上浓墨重彩的痕迹,让世界记住了来自中国江西的绿茶——狗牯脑茶。

2023

守正创新

CENTURY LEGEND,ADHERE TO PRINCIPLES AND INNOVATION

每一个百年传奇品牌的诞生,都有着鲜明且有共性的成长轨迹,作为百年传奇绿茶品牌,狗牯脑的影响力已然扩散到全世界,数百年的时光让狗牯脑历久弥新。

作为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狗牯脑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发展,让老字号绽放新的光彩。进入2023年,狗牯脑带这逾百年历史的传奇色彩,以丰富的产品形象进入公众的视野,每款产品都遵循“二次杀青、二次揉捻”的双倍匠心,融入狗牯脑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气息,始终如一坚守着金奖茶的品质。

百年传奇绿茶品牌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百年的时光,历经沧桑而生生不息。其传奇历程饱含着一代代人的心血和智慧,蕴含着中国茶文化精髓,是值得深度挖掘、开拓创新的宝贵财富。

品牌荣誉

世界金奖名茶

1915年

荣获美国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

1988年

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2年

荣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2001年

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2008年

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2010年

狗牯脑茶在第八届国际名茶评比中荣获金奖

2010年

狗牯脑茶荣获上海世博会金奖

2015年

2015年狗牯脑茶荣获米兰世博会金奖和“最具品牌发展力品牌”

企业实力

行业龙头企业

现代化 产业园区

集茶叶生产与销售、茶叶科技示范与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

规模化 茶园种植

狗牯脑核心产区,高海拔自有连片生态茶园专业栽种养护,品质从源头得到把控

标准化 生产流程

集严守传统制茶技艺,以匠心对待每一杯茶与时俱进改进生产流程,更加清洁卫生

人性化 品饮体验

百闻不如一见,绿茶品饮新体验狗牯脑茶业线下门店,欢迎广大茶友莅临品鉴